为什么劳力士能够成功
导读: 引导语:为什么劳力士能够成功,我想这与它背后的故事密不可分吧,让我们一起了解劳力士的历史,领略不一样的风骚。专业腕表劳力士一直密切关注世界各领域的发展。在民用航空和深海探险等新活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,劳...
引导语:为什么劳力士能够成功,我想这与它背后的故事密不可分吧,让我们一起了解劳力士的历史,领略不一样的风骚。
专业腕表劳力士一直密切关注世界各领域的发展。在民用航空和深海探险等新活动迅速发展的背景下,劳力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将“工具腕表”升华为专为特定活动而设的“专业”腕表。
1953 年,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创举实现以后,劳力士推出了蚝式恒动探险家型腕表(Oyster?Perpetual?Explorer)。同年推出的蚝式恒动潜航者型腕表(Oyster?Perpetual?Submariner)则配有可旋转刻度外圈,能够让潜水员在水下准确计算潜水时间,同时防水深度达到 100 米(同年防水深度增至 200 米)。
1955 年,因应飞行员的实际需求,劳力士特别推出了蚝式恒动格林尼治型腕表(Oyster?Perpetual?GMT-Master),配有 24 小时指针和可旋转刻度外圈,能够读取不同时区的时间。它也成为包括著名的泛美世界航空公司(PanAm)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的指定腕表。
1956 年,劳力士推出了抗磁场干扰的蚝式恒动 Milgauss 腕表,受到位于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组织(CERN)科学家的格外青睐。1963 年,劳力士推出宇宙计型迪通拿型腕表(Cosmograph?Daytona),配有计速刻度外圈,能够计算耗用时间和平均速度。
同时,劳力士腕表继续参与着人类探险事业。1960 年,在关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域,瑞士海洋学家雅克?皮卡德(Jacques?Piccard)和美国海军中尉唐?沃尔什(Don?Walsh)驾驶的里雅斯特号(Trieste),潜入位于马里亚纳海沟(Mariana?Trench)的海洋最深处,创下了 10,916 米的深潜记录。固定于潜水器外部的实验性蚝式原型表 Deep?Sea?Special 承受了每平方厘米 1 吨以上的压力,浮出水面时仍能正常计时。1967 年,劳力士推出蚝式恒动海使型腕表(Oyster?Perpetual?SeaDweller),防水深度达 610 米。为了满足专业深海潜水员的要求,还在表壳内配备专利排氦阀门。潜水员吸入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氦气,在高压环境中会进入表壳,通过排氦活瓣,在上浮减压过程中气体便能安全排出,从而不损害腕表。
稳健步入成熟汉斯?威尔斯多夫于 1960 年去世。他在有生之年取得了巨大成就,并使劳力士的成功延续下去。1945 年,他在日内瓦成立了汉斯?威尔斯多夫基金会,该基金会成为公司的所有者,确保劳力士可以继续独立发展,延续创始人倡导的企业精神和远见卓识。
1963 年,安德烈?海尼格(André?J.?Heiniger)接替汉斯?威尔斯多夫掌管劳力士公司,延续品牌传奇性发展。他是名副其实的商业战略家,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,加速了公司业务发展,并巩固了劳力士在全球市场的地位,使劳力士成为备受尊崇、享誉全球的腕表品牌之一。和他的前任领导者一样,他拥有坚定的信念,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未来动态。
于 1968 年,劳力士推出切利尼(Cellini)系列,当中包括所有蚝式腕表系列以外的表款。切利尼系列取名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中备受尊崇的艺术家、金匠及教廷雕塑家本韦努托?切利尼(Benvenuto?Cellini),此名称反映了此系列时计经典优雅的特质。
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石英表的出现,劳力士积极参与开发了第一个瑞士石英机芯?―?―?Beta?21 机芯,并在 1977 年,推出了 Oysterquartz 石英腕表,机芯全部由劳力士自家制造。尽管这一新技术有着自己的市场前景,劳力士仍然做出策略决定,放弃开发石英技术,转而回到自动上链机械表的研发,专注于在自己最有优势的领域内继续发展。
“在七、八十年代,出现了第二代蚝式专业腕表。1971 年,劳力士推出蚝式恒动探险家型 II 腕表。这款腕表专为极地和洞穴探险家设计,可通过 24 小时指针和刻度外圈辨别昼夜时间。1978 年,海使型家族新成员?―?―?海使型4000 问世,防水深度达 1,220 米(4,000 英?)。1982 年,格林尼治型 II 问世。”
本文推荐"为什么劳力士能够成功"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,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。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。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,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。
- 上一篇: 劳力士的型号知识科普
- 下一篇: 沛纳海手表的背景故事